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 > 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

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8 / 26)

收到"洋洋乎"的效果了!挟外自重病

妄自尊大是自己来肯定自己,挟外自重是拉别人来肯定自己。二者肯定的方式不一一样,肯定的目标则无二致。三百六十年前,利玛窦所以能大行其道,主要乃在他宣言他那一套"与中国占法吻合"。梁章钜《退庵随笔》中就说大主教义"与儒书,又何所异焉?"(卷八)这显然是一种不正确的比附。这就好像名不副实的广告一样,一时虽能得售,久了就会露马脚,,教皇格勒门得十一的六条禁约带来了中西冲突的白热化。两年后康熙还击,他拿起红笔,忿忿批道:

西洋人等无一通汉书者,说言立论,令人可笑者多!

这是公开否定洋鬼子的比附了。就事论事,康熙皇帝此言也未必过当,想洋鬼子对东方能够有所"通",实在是太乐观的事。他们偶尔有"倾慕"色彩的,也无非是用看"海上奇方"的眼光比附一阵,用来推销他们的主义和满足他们的偏锋感觉而已。莱布尼兹用他的《单子论》(monadologie)来比附中国儒释道三家学说就是一个显例。此外弗朗克(a.h.francke)、沃尔夫(christianwolff)、伏尔泰、狄德罗、海尔佛修(helvetius)。巴夫尔(poiver)、揍内、堵哥,这些人对中国的了解都是有问题的,都是不可以胡乱肯定的。但是这些人名单到了挟外自重派的手里,自然就会表演一次"再比附":

借洋鬼之尸,还祖宗之魂了。他们在"国威坠失,民族陵夷"的时候,会大叫道:"你还说中国文化不行吗?外国的大思想家都佩服我们呢!"于是张其昀埋头大写其《艾默生论中国文化》(《东西文化》页十七),谢扶雅也伏案大做其《来布尼兹与东西文化》(《岭南学报》一卷一期)。他们的结论无非是"嘻,何酷似圣人之徒也!"洋权威引过来,正好可填补他们"子曰"、"诗云"意识的空虚。既然得观古人之光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