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像国会之类或像罗马元老院之类会议性质的制衡机构。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人权思想,政治思想中缺少民主思想,再多的农民暴动或民变政变,因缺少这两大思想的最高指导原则,所以始终无法产生代议政治或其他任何种类的民意机构。
三省首长是当然宰相,但因李世民大帝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的缘故,大臣们不便于再称这个官号,尚书省遂一直由副首长尚书仆射(执行长)代理首长,成为当然宰相之一。除此之外,其他官员——大多是中书、门下二省副首长(侍郎)或六部首长(尚书),皇帝命他“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时,同样也是宰相。所以宰相名额,总在三人以上,而以声望最高的一人为首相,不过并没有首相名义,他只有影响力,而没有法定权力。诸宰相除了定期会议外,还要定期在政事堂共同进餐,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会商国事。
唐王朝的学校制度和考试制度,影响中国一千三百年之久。
学校的设立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但大分裂时代中,各独立王国因军费不足,往往停顿。上世纪(六)国家统一,学校教育也随之复兴。唐政府带给人民安定,学校教育更趋发达。各州有州立学校(州学),各县有县立学校(县学)。首都长安有三个高等教育机构:一是前述的隶属于尚书省礼部的“国子监”,即国立京师大学。二是隶属于门下省的“弘文馆”,即政府主办的普通贵族大学。三是隶属于皇太子宫的“崇文馆”,即皇太子主办的高级贵族大学。后二校学生限定必须具备某种资格,如皇族近亲、皇后或皇太后近亲,或宰相的儿子,一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儿子,才能入学。只有国子监大学,低级官员的儿子或平民出身的学生,才可以就读。李世民大帝在位时,常常去国子监视察,使学校教育更受到重视,当时学生人数已达三千余人。东方高句丽王国、新罗王国、百济王国、渤海王国、日本帝国;西方高昌王国。后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