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未名信。」
只看了这个开头,赵常田就安下心来。
这段文字与去年的优秀作文相比,虽然从立意的深度和叙述的质感上,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经有了“文学”的味道,而不仅仅是一篇“学生作文”了。
今年的《新理念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选》有几篇这样的文章,倒也不算太寒碜。只是想复制当年《杯中窥人》“一文惊天下”的奇迹,恐怕是不可能了。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赵常田又沉静地翻阅起分配给自己的稿件来,又看过几篇平庸之作后,终于也让他看到了一篇不错的文字,是游记——
「敦煌藏经洞的麻纸残卷上,抄经人搁笔处总留着参差的空白。斯坦因说那是战乱中断的文明,我却看到唐人的从容——他们相信文字会像胡杨种子,飘落在后世某片心灵的绿洲。
正如法华经变画中飞天断裂的飘带,正因残缺才让千年后的我们得以补上自己的想象。我眼前空白的黑板,就是莫高窟北区那些从未启封的洞窟,我们不是要填满它,而是用笔尖轻轻叩响门环。」
赵常田高兴极了。如果从文理的角度来看,这一篇比阎连科刚刚展示的那一篇更加优秀。阎连科那篇还局限于个人的小小体验,而这一篇,有着一种“大散文”的韵味,把个体感悟和历史思考打通了!
他兴奋地给这篇文章打了一个高分。
后面的阅卷过程,由于大家的心态都调整过来了,所以也能接受这届参赛者的普遍平庸和偶尔闪光。而这一届最大的惊喜,则来自一个写繁体字的选手——自然是香港学生。
「砵兰街骑楼的霓虹缺了“麻雀”的“雀”字,阿伯照样摸着十三幺。我常蹲在美都餐室二楼,看对面大厦外墙的招租红纸——那些被风撕去的空白处,总有阿婆用白粉笔写上“天官赐福”。张师奶的报摊永远在《明报》副刊右下角留一处空位,说是给走失的猫登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