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
林语堂先生当年编译英文版《浮生六记》时,在序中说:“我在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倘然有这福分,或可给我们发现。”为这一句话,近百年来,无数痴心读者和收藏家,逡巡流连在书摊古市,他们憧憬着一个梦想,有朝一日或可偶然淘得沈复的“六记”全本,或者偶遇散佚已久的后两卷,那将是令海内外文学界多么震惊的重大发现!
这个看似渺茫的希望,一位名叫彭令的山西古籍收藏家,将它变成了现实!2008年6月,连续五天,香港《文汇报》赫然连载了由彭令撰写的文章《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这消息不啻于在平静的海底引爆了一颗水雷,文学界一片震惊。这意味着,《浮生六记》早期版本的卷五、散佚已久的《海国记》,已耀然浮出了水面。
在彭令后来的文字叙述中,发现佚文的过程简直像一个传奇。
2005年秋天的某个清晨,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的一个偏僻冷书摊上,彭令淘得一本清代中期学者钱泳的亲笔手写杂记册子《记事珠》。他买下这本残破手稿后,遂在第二年将《记事珠》送到中国书店春季书刊拍卖会上进行拍卖,却因种种原因,拍卖没有成功。
《记事珠》流拍后,彭令请古籍专家对手稿进行分拆装裱,还对手稿内容逐一进行研读和查考,以便下次拍卖。在梳理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隐藏在杂记册中的惊人秘密。
钱泳手稿包括题跋、诗稿、琐事杂记和清朝使节出使等内容,在《册封琉球国记略》标题文下,出现了嘉庆十三年奉旨前往琉球的册封大臣齐鲲、费锡章和吴安邦的姓名,最最关键的是,同时出现的姓名中还有另一位清朝人:沈复沈三白。文中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了册封琉球国王及追封先王的仪式过程。而此前,伪作《中山记历》写明沈复随册封使前往琉球的时间是在嘉庆五年。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