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汉文学史纲要 > 第三篇 老庄

第三篇 老庄(6 / 8)

书》,参看本书第二篇。《礼》,即《仪礼》,春秋战国时期部分礼制的汇编。《乐》,即《乐经》,已亡佚。《易》,即《周易》。《春秋》,鲁国史书,上起隐公元年(前722),下止哀公十四年(前481)。相传孔丘曾对这些书作过整理,参看《史记·孔子世家》。

〔10〕墨子参看本卷第306页注〔2〕。他提出兼爱尚同,《兼爱》篇云:“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尚同》篇云:“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主张选择贤者为天子诸臣,“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下文所说“有书七十一篇”,《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共十五卷。

〔11〕杨朱参看本卷第306页注〔1〕。《孟子·滕文公(下)》曾云:“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当时二家学说盛行情况。

〔1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他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法先王”、“行仁政”。他排斥杨墨,曾说:

“杨子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滕文公(下)》)子思(前483—前402),姓孔名伋,春秋时鲁国人。孔丘之孙,相传他受业于曾参,作《中庸》。

〔13〕宋吴氏即吴子良。字明辅,号荆溪,南宋临海(今属浙江)人,理宗宝庆年间进士。所撰《林下偶谈》,四卷。该书卷四论《孟子》:“其文法极可观,如齐人乞墦一段尤妙,唐人杂说之类,盖仿于此。”墦间乞食一段引文见《孟子·离娄(下)》。

〔14〕《列子》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原注:“先庄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