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第六章《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卷二第七章《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上卷
※※※
〔1〕“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语见《孟子·离娄(下)》。南宋朱熹注:“王者之迹熄,谓平王东迁,而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也。”
〔2〕“显学”《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鲁迅在这里添上道家。
〔3〕《伊尹》《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一篇,原注:“汤相”。《太公》,《汉书·艺文志》著录二三七篇,原注:“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辛甲》,《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九篇,原注:“纣臣”。
〔4〕《鬻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二篇,原注:“名熊,为周师。”今存一卷,十四篇。《筦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八十六篇,原注:“名夷吾,相齐桓公。”按《筦子》即《管子》,今存七十六篇。
〔5〕老子春秋时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隋书·经籍志》著录《老子道德经》二卷。
〔6〕关令尹喜《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原注:
“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
〔7〕班固参看本卷第11页注〔6〕。他所撰除《汉书》外,尚有《白虎通义》及《两都赋》等。这里的引文见《汉书·艺文志》。
〔8〕祖述尧舜语见《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朱熹注:“祖述者,远宗其道。”
〔9〕“定《诗》《书》”等句,其中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