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上山·上山·爱 > 第七章

第七章(4 / 14)

不过,泰绮思虽得救了,做了修女,这位神父法非愚斯却把持不住了。他回到修道院,日夜想起泰绮思来,痛苦不堪。最后,任何苦行的招数都不灵了。全书的结局是:泰绮思死后上了天堂,而伏在她尸体上的法非愚斯,却哭喊着:我爱你,不要死呀!请听我说,我的泰绮思呀,我欺骗了你,我只是一个不幸的呆子。上帝哪,天哪,这种东西能算什么呢,只有在地上有生命的一切的爱情才是真实的。法朗士这本《泰缔思》是挖苦天主教的,但是,他藉法非愚斯最后的哭喊,道出了神职人员的假面目与真觉悟:什么出世的上帝哪、什么天哪,都是狗屁,都赶不上人生在世和那男欢女爱!另一方面,《泰绮思》引发出一个主题,就是:如果神父只住在修道院中,根本远离女色、见不到女色,不到世俗中去,则那禁欲、苦修、出世的生活,就有成功在望的可能。这在宗教里,口h做避世禁欲主义(ascetzcism)。这种主义,本是宗教中的歪道魔道,但在印度教里、在佛教里、在埃及诺斯替教派(gnostics)里、在犹太以西尼教派(essenes)里,以及在天主教里,都不乏此道。为什么见不到女色是重要的禁欲条件呢?因为一见到,六根清净中的一根就蠢蠢欲动了。有一个笑话说,有一座庙,庙里和尚都说道性很高,可戒女色。有人要测验他们,请他们围成一个大圆圈,每人都盘腿坐下,两腿中间,放一面鼓。然后请来一个美女,在圈中大跳脱衣舞。不料一跳之下,所有小和尚腿上的鼓都吟吟敲响起来,唯有老和尚的寂然不动。大家对老和尚佩服极了。不料把鼓拿起来一看,原来鼓皮都给捅破了。上面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一件事,就是人要不见可欲才能自制。《老子》书中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古本《老子》无民字,全文则是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意思是说:不看见足以引起欲望的,心就不会乱了。照老子的理论可知,要想不为女色所惑,唯一办法,就是看不见女色,眼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