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的,最高境界止于《赤壁赋》,并没有思想家式的细腻与深入。又掺人佛、道及民间迷信,行为上搞求雨、炼丹,境界有低段出现。他的政治观点尤其旧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谓"汝唯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了。
文天祥:《文山先生集》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并且得了第一名。二十四岁上书请求改革政治,没有结果。因小人贾似道当道,一度免职在家。后来又做官,做到丞相,但那十足是亡国丞相,因为宋朝已经亡国在即了。但文天祥不灰心,他说:"父母有疾,虽不可为,无不用医药之理。"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文天祥一度被俘,逃掉后再来;又被俘,蒙古人千方百计盼他投降,答应他高官厚爵、鼓动他亲朋敦劝,但他执意不肯。他在北京牢里,被关了三年多,以正气为歌,始终不屈。最后蒙古人成全他,在鼓乐声中,把他杀在柴市,年四十六岁(实际是四十六岁)。
文天祥临刑时候,留下衣带赞,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真是千秋凛然。他死后,他的敌人忽必烈说他是"真男子"!元朝进士许有壬《文丞相传序》说:"收宋三百年养士之功者,公一人耳!"中国历史上,志士仁人慷慨赴义于先,从容就死于后,没人比文天祥表现得更伟大了。
宋濂:《宋文宪集》
宋濂(一三一○~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金华人。
宋濂是苦学成功的一位学者。他家里很穷,只好向别人借书来抄,手指头都冻坏了;又跑去求学,拖着破鞋,走到深山大谷,脚趾头都冻坏了。
元朝顺帝请他做翰林院编修,他不肯干,隐居在龙门山,埋头写书。十多年后,明朝太祖聘他做江南儒学提举,并做太子老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