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巨流河 > 第11节 前进的读书会

第11节 前进的读书会(2 / 4)

晓兰也渐渐不理我了,住在咫尺之内却形同陌路。

于今回顾,共产党藉由读书会吸收年轻学生是有迹可寻的。

抗战时期,有一半的年月是国共合作的,毛泽东与周恩来都曾在重庆。毛泽东本人曾被选为一九三八年成立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张伯苓任副议长,当年任议长之汪精卫竟于一九四0年一月与日本签订卖国密约,不久去南京组成伪国民政府!)之后,毛前往重庆开会表示支持一致抗日的立场,同为参政员的我父亲曾与他相遇有过简短谈话。

共产党的《新华报》,自一九三八年初在汉口正式出刊后亦移至重庆,直到抗战快结束才停刊。在报纸是唯一新闻来源的时期,他们的言论影响了许多知识分子与学生。

周恩来是南开校友,常到学校看张伯苓校长,也多次以校友身份在周会演讲。大家最喜欢学张校长介绍他时的天津腔,“现在,我让恩(Neng)来跟你们讲话。”充满了对这位杰出学生的温情。

他顾念老校长的立场,只谈建国强身,赶走日本倭奴,成为世界上文化大国等等,似乎从未为共产主义宣传。事实上,他本身独特的吸引力就是最好的宣传,很多人藉由他温文儒雅、充实渊博的风格认识了共产党。青年人怎会想到当政府正规军在全力抗日的时候,他们用种种方式渗透了后方,胜利后,再由伤亡疲惫的政府手中夺取政权,然后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极权控制稳固了政权。

一九四三年我念高三,正是轰炸最厉害的时候。高三时分到理组的傅绮珍,多年在校与我友好。她高高壮壮的个子,俊秀乐观,终日笑口常开,功课人缘都好。后来她考上中央大学,留在沙坪坝,我远走川西乐山。暑假我回家,初时也见面谈谈,后来听说她与陈春明等六人与中大的一些男同学去延安了这件事当时令我非常惊诧与难过。我一直认为她是我的好朋友,看课外书,写墙报,办活动等等都常在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