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 > 第13节

第13节(5 / 7)

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的最基本特征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由于“集体”和“人民”一向是两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这个道德法则基本属于“解释权在中央”那一类。

根据列宁的定义,共产主义道德分三个阶段,在夺取政权的阶段只表现在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身上,夺取政权之后,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则成为全体人民的道德。

静秋是所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即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的阶段,应该是“共产主义道德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从她出生起,就没有谁提倡过“中国传统的道德”,只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到了文革初期,更是盛行“破四旧,立四新”,五四时期没破完的,文革接着破,庙宇被砸了,古迹被毁坏了,封资修的一套被踩在脚下了,只要沾个“传统”的边的,都朝不保夕,时刻面临被打倒的危险。传统戏剧被批判了,传统手艺被束之高阁了,传统节日似乎还没停掉,但庆祝方法改变了,舞龙灯舞狮子划龙船都被“破”掉了,谁还敢提“中国传统的道德”几个字?

当然有人要说,在静秋的年代,“中国传统的道德”是被批倒了,但是她的父母呢?总还是受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的影响的吧?难道他们没有影响静秋?

静秋的父母都出生于上世纪的二十年代,那个年代受五四运动影响,是有点趋向于“全盘西化”的,国门大开,外国的东西引进来,中国的留学生走出去。那时很热门的两个词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与“科学”。从文学方面来讲,则是大量引进外国文学,大肆鼓吹外国文学,大力模仿外国文学,你随便数一下,就会发现那些有名的文人们,如鲁迅,巴金,老舍,徐志摩,郁达夫,钱钟书等,都留过洋,都是深受外国文学文化影响的人。

静秋的父母都是在解放前读书上学的,静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