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中国人史纲 > 第二十章 第七世纪

第二十章 第七世纪(18 / 34)

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状元、榜眼、探花,也成为家长为女儿求偶最理想的对象。中国无数文学作品,都用此作为题材。

李世民大帝对科举制度有他的看法,当他从宫殿高处望到进士们鱼贯而入的肃穆行列时,兴奋地说:“天下英雄都被我装到口袋里了。”身为世袭的专制帝王,这种看法极其自然。在此之前,政权一直是关闭的,只限于贵族和门第世家。因科举制度,使政权的大门向民间开放,虽然只是窄窄的一条缝隙,但与根本关闭多少有点差异。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反革命了。这种现象,可以减少社会上下稳定的因素。

七佛教净化与三教合一

继五世纪高僧释法显之后,本世纪(七)又出现高僧玄奘。他的行迹和功绩,跟释法显相同,而影响更大。玄奘于六二七年离长安西行,冒犯当时不准出国的严格禁令,渡过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流沙和葱岭雪山,到印度寻求佛教经典。历时十九年,干六四五年返抵长安。李世民大帝没有追究他偷渡的罪名,反而给他很高的尊敬,请他主持长安最大的庙院弘福寺。玄奘翻译他千辛万苦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先后完成了七十五部。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即令在二十世纪,翻译工具如字典词典之类书籍具备,一个人能译出七十五部巨著,也不容易。

玄类被人们称为“唐僧”、“唐三藏”,在中国家喻户晓,连儿童都知道他。历史上高僧太多了,释法显就是其中之一。只有玄奘盛名永垂不朽,这应归功于十六世纪时的大文学家吴承恩所写的一部小说《西游记》。这是一部成功的幽默小说,不过书中却把玄奘写成一个脓包,而把他的门徒之一孙悟空,写成一个神通广大的英雄人物。

佛教是一个在非常复杂的印度社会中产生的宗教,它包括两种成分,一是印度当时崇拜的鬼神,一是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