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中国人史纲 > 第九章 纪元前第五世纪

第九章 纪元前第五世纪(10 / 21)

,李耳用一种教训的语调回答:“你问的那些人,骨头都已腐烂,只剩下言论。英雄人物遇到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立即献身。没有这种机会时,不必勉强追求。我认为有钱的商人要像无钱人一样,有才能的人不必外表精明。把你的骄傲去掉,再把你的欲望去掉,这些对你无益。”这段话毫无系统,而且答非所问,但正击中孔丘的要害,同时也显示出李耳自己的思想。

——本世纪(前五)前四八四年伍子胥被“诬以谋反”自杀的那一年,李耳忽然辞职,骑着一匹青牛,向西而去。穿过秦国的散关(陕西宝鸡西南)时,镇守关隘的司令官(关令)尹喜说:“你就要隐居了,盼望能给我们留下几句话。”李耳就在那里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然后出关而去,从此不知影踪。《道德经》也称为《老子》,只是一篇五千字的短文(在那个时代,写字是用刀刻在烧烫的竹片上,五千字已够这位老头受的了),李耳把宇宙发展的自然法则,命名为“道”,这就是道家学派的起源。不过李耳跟孔丘不同,他没有野心,也没有门徒,因之也没有发自门徒口中对自己的一些颂扬。但他仍被后世的学者尊奉为道家学派的始祖,《道德经》也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经典。李耳的思想是对强梁世界的一种消极反应,是人类遇到不可理喻,而又无法抗拒的压力时的一种自解自慰的心理状态。他曾从他的老友常从那里,得到最大的启示。有一次,常从张开口问李耳说:“我的舌头在吗?”李耳回答说:“在。”常从又问:“我的牙齿在吗?”李耳回答说:“不在了。”于是他立刻领悟到柔弱者存在,刚强者灭亡的道理。李耳的全部思想是:清静,不要作为,任凭事物自然发展。李耳说,这样做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柔弱的,会马上倾覆,可是实际上不但不会倾覆,反而更为坚强,因为它的发展是辩证的,极弱即是极强,后退即是前进,酒杯太满了必定溢出来,月亮太圆时必定缺下去。所以,李耳主张不要进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