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投放目的地是非洲。自建国初期开始,我国就十分重视与非洲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拥有一大批友好国家。近些年来因为国内政局变化和国际大势变化,这些传统的友好非洲国家,与我们的外交关系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总体来说,友好国家的数目还是很不少的。一段时间,我们与这些友好国家的关系,处于一个平缓的发展状态,经济援建固然在不断的进行之中,力度不是太大,深入程度不够,也就是说,尚未上升到战略合作的关系。
这和我们以前的经济大战略有关,甚至可以说,存在一定的误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误解了全球一体化的真实内涵,认为全球一体化就是紧跟欧美发达国家的脚步,不但向他们学习经济建设上的经验,也试图将我们的经济圈子和他们的经济圈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从而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到西方国家的市场。
现在看来,这不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因为意识形态的区别,以及市场化程度不同,在那个圈子里,我们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多大自主权。
另外也有政治层面的考量。
非洲地区,因为历史原因,曾经被很多帝国主义瓜分为殖民地。时至今天,所谓领主国的影响力也远未消除。共和国在非洲涉入太深,恐怕会引起西方国家的敏感。
现在自然要利用这个机会,更加深入一步。
原本有了这个良好的基础,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应该比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更加方便一些。但事实刚好相反。非洲地区各大强国的影响力太深,要更深入一步很不容易。反观中亚地区的国家,此前一直在前苏联的管辖之下,西方国家的触角完全伸不进去。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依旧是无与伦比的,远非西方国家可比。可以说,在中亚地区,共和国与西方各国,处于同一起步线之上。而近几年,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