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也点点头:“谢谢大家帮忙,要是没有你们,我肯定办不成这个活动。”
苏木笑着说:“咱们都是朋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再说,这也是在宣传咱们乌镇的文化,是好事。”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周慧和李默就陆续离开了。
崔姝去厨房准备晚饭,苏锦和沈亦舟则去院子里整理搭棚子的材料,把松木、塑料顶、钉子、绳子分类放好,方便明天王师傅过来搭棚子。
晚饭的时候,崔姝做了腊味合蒸、炒青菜、豆腐汤,还有刚买的酱鸭,几人围坐在餐桌旁,吃得格外香甜。
“明天王师傅就来搭棚子了,搭好棚子,咱们就能在里面煮茶、烤红薯了。”沈亦舟一边吃一边说,眼里满是期待。
苏锦点点头:“是啊,到时候咱们再把剪纸和风车挂在棚子里,肯定特别有年味。”
不知不觉就到腊月十五了,晨雾还没散尽,巷口老茶馆飘来的茶香搅得温柔起来。
杨大爷的“老杨茶馆”木门虚掩着,门板上去年的春联边角微微卷起,却还透着暗红的喜庆,像是在等新的热闹上门。
门楣上挂着的旧灯笼,灯穗子褪成了浅褐色,风一吹就轻轻晃,像是在跟路过的麻雀打招呼。
苏木和徐佳莹来得最早,手里提着刚从镇上“文墨轩”买的红绸带和新灯笼。
徐佳莹穿了件米白色的棉袄,领口缀着一圈浅灰的兔毛,袖口还绣着小小的腊梅图案。
是前几天崔姝帮她缝的,走在青石板路上,棉鞋踩过融化的雪水,发出轻轻的“咯吱”声,鞋底沾着的碎雪落在地上,很快就化成了小小的水洼。
“杨大爷,我们来搭把手!”她推开木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像是老伙计的问候。
就看见杨大爷正拿着长竹竿,试图把屋檐下挂歪的旧灯笼扶正。
竹竿在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