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032 仙家的口味

032 仙家的口味(3 / 4)

不错,倒是有几分悟性。”

“弟子愚钝,不及师父万一。”谢清欢刀锋流转间又添两片腰花,“师父,一份肝腰合炒须备多少腰花?”

“把案上的切完即可。”

见徒弟游刃有余,吴铭转身掌勺开炒。

做过菜的都知道,备菜备料往往费时费力,烹炒却在转瞬。前后不过五分钟,两份回锅肉和一份鱼香肉丝便相继出锅。

“走菜!”

话音未落,吴铭已舀水净锅,接着做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这种经典川菜自然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只不过,以现有的条件做这道菜肯定比不了陈麻婆这种老字号,首先餐具就比不过。

这道菜讲究一个“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诀,老字号多用石锅盛装,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锁住豆腐的烫香鲜活。

店里只有餐盘,终究差点意思,更别说豆腐的品质也要差人家一截。

那为什么价格还要对标呢?

主要是因为其他菜都对标了,不好给麻婆豆腐搞特殊待遇。

不管怎样,吴铭仍然按传统做法来做,绝不偷工减料。

他把豆腐烧上,扭头见谢清欢已把肝腰合炒的食材全部备妥,于是说:“我教你给肝腰码味上浆。”

宋朝厨师也会对食材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倒不是说手法简单,而是用料简单。

事实上,许多现代常用的调味料一千年前是没有的。

比如味精,再比如料酒,专门用于烹饪的调制酒要等到南宋才有,指望北宋的小饭店拿饮用的酒给菜调味,无异于天方夜谭。

胡椒虽然有,但因为是“进口货”,售价非常高昂。

精盐和淀粉也是同理,有但是贵,寻常食肆根本用不起,放眼整个东京,或许只有七十二正店和大内的尚食局敢这么奢侈。

当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