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兆丰没有丝毫懈怠。
他知道,材料是仿造古籍的基础,只有找到与古籍年代相符的材料,才能让仿品更具真实性。
他先是一头扎进了各种古籍材料研究的资料堆里,仔细比对明代古籍常用的纸张和墨汁的特性。
为了寻找合适的纸张,殷兆丰跑遍了各地的造纸作坊。
他对纸张的质地、纹理、厚度、色泽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每到一处,他都会亲手触摸、观察那些纸张,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判断其是否符合明代纸张的特点。
经过一番艰难的寻觅,他终于在一个偏远的小作坊里找到了一种手工制作的宣纸,其质地、纹理与明代古籍用纸极为相似。
但这还不够,他还需要对纸张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呈现出岁月的痕迹。
他将纸张浸泡在特制的药水中,模拟古籍在岁月中受到的侵蚀,药水与纸张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让纸张逐渐泛黄、变脆,仿佛历经了数百年的时光。
在寻找墨汁时,殷兆丰同样煞费苦心。
他深入研究了明代制墨的工艺,了解到当时的墨汁主要由松烟、油烟等原料制成,且添加了多种天然香料和药材,以保证墨色的持久和香气的散发。
他四处搜集优质的松烟和油烟,按照古代的配方进行调配。
在调配过程中,他严格控制各种原料的比例,一丝一毫都不敢马虎。
为了让墨汁更具古朴的气息,他还特意加入了一些从古代墨锭中提取的成分,这些成分让墨汁的色泽更加深沉、醇厚,仿佛是从几百年前的墨盒中刚刚取出。
材料准备就绪后,殷兆丰开始了雕刻制版的工作。
这是整个仿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
他先将古籍的内容逐字逐句地抄写在一张薄纸上,每个字都写得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