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位时的朝局近乎天差地别。
但这位年轻的帝王励精图治,表面看上去是纵情玩乐,不愿在皇宫居住,反而耗资巨大兴建个豹房(其实才花了25万两)居住,搜罗奇珍异兽以供其赏玩,实际是绕过内阁,将自己的政治中心放到豹房,并通过任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八虎”制衡日益强大的文官势力,还通过提拔边将许泰、杨一清、江彬等人,操练新军,逐步掌握军权。
而且这位帝王的手腕足够强硬。
正德五年(1510年)平息宁夏安化王之乱后,“八虎”另一成员张永与朝臣杨一清联手合作呈上被刘瑾隐匿的安化王檄文,其中提到刘瑾图谋不轨,刘瑾遂被逮捕,在抄家过程中发现了兵甲、玉玺和藏着匕首的扇子,坐实其谋逆罪状。八月二十五日,刘瑾便被正德帝下旨凌迟处死,五年来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立皇帝”大太监刘瑾就这样一夕即灭。
而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鞑靼小王子率领七万大军南下,大败宣府总兵潘浩,杀掳3749人,劫掠牲畜23500余头。得信后正德帝决定亲自巡边,抵御鞑靼。同年十月四日,正德帝与鞑靼小王子交战于应州城北的五里寨,大败鞑靼大军,打出了应州大捷!正德皇帝甚至亲上战场“阵斩一人”,此后“虏虽岁犯边,然罕大入”。
可以说,后面嘉靖帝继位后,能轻而易举的掀起“大礼议”,也得感谢他那位堂兄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外部环境。
当然,《厂公》故事仅写到刘瑾领死,后面的应州大捷等明武宗的光辉事迹仅一笔带过。
给徐皓峰带来惊艳感的是,刘瑾被处死前,君臣最后一番对话。
刘瑾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对朱厚照不再卑躬屈膝,而是大骂朱厚照实际是个刻薄寡恩、冷血无情的人。利用他们这群宦官,制衡乃至压制文官,一切罪责都被他们宦官背了,他(朱厚照)这个皇帝仅有点儿识人不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