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本来应该进贡给宫里的御用织物,每年起码有一半被倒卖。
那麽缺口怎麽补上?不能只交宫里一半吧。
那皇上还不砍了他们的脑袋。
好办啊。再廉价收购民间作坊的织物,冒充贡缎,补足缺额即可。
如此一来,差价也赚了,缺额也补了。
但这两种织物的质量,当然是有差距的。交上去不怕露馅麽?
不怕。
因为每年交上去的贡缎,根本就用不完。光是江南几大局,每年就上交四万多匹贡缎啊,皇上用的完?
大多数最后还是赏赐用了,或者「陈旧了」贱卖掉,或者「库房失火」烧毁了。
只要保证宫中的主子们用最好的织物,问题也就掩盖住了,没人较真。
所以这一次,南京两局那伙太监仍然照常一般,有恃无恐的倒卖了大批贡缎给张刘两家。
反正是老主顾了。无非这次要的特别多罢了,有甚打紧?
哼,虽然田义和两局不对付,一直在找两局的把柄,可他这个流水官儿般的守备,哪里摸的清坐地虎般的两局?
张刘两家拿到贡缎装船,那海商看到贡缎,仔细检查之后,当即付了两万定金。
两家又装了自己的货,但还不够。
又收别人的货,都是南京本地相熟的豪绅大户。
这才凑齐了三十万两白银的货物,全部装船。
海商要求,货物送到崇明岛的高头沙交割即可,不需要出海太远。
张刘两家更是放心了,货物只送到崇明岛高头沙,出海数十里即可,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如今的崇明虽然远不如舟山丶濠境丶登州,却也算一个走私据点。
宁采薇继续说道:「关键还是勾结织造局太监,挪用御用贡缎的事情。这个消息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