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侧。他们书写,然后等待历史选择站在自己这一侧。」
论坛中关于张潮的“争议”一时间彻底平息下去,现在网友们对张潮只有“顶礼膜拜”:
「要我说潮哥还是太实在!跟那洋老头较什么劲?您就学于谦老师三大爱好——写、骂诺奖、刻墓碑,齐活!」——猫扑论坛
「笑死!帕慕克估计要连夜注册微博小号对线张潮,不过我就怕注册失败——系统提示“您的诺奖认证已过期,请充值文学保鲜剂,请重新提交资料!”哈哈,他会不会气死。」——微博网
「建议诺奖评委连夜成立“张潮语录背诵小组”,毕竟这位哥的采访全是金句。他嘴里的帕慕克简直是“斯德哥尔摩文学综合症患者”!」——榕树下论坛
……
报道发出的当天晚上,燕京电视台不仅在晚间新闻中简要报道了这次采访的主要内容,更在10点钟的时候,以「人物采访专题」形式,几乎完整再现了张潮回答的全过程。
数以百万计的观众,时隔数周,再次在电视荧幕上看到这张年轻的面庞。与在四合院接受采访时的轻松写意不同,这一次张潮身穿正装,头发也打理地一丝不苟,尽显郑重的态度。
而他说的那些话,对平常不太关注文学的普通观众来说,虽然有些难懂,但最基本的意思也都听明白了——
中国文学要走自己的路!
这个内涵,直接击中了大部分人的内心,对张潮的认可也来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少观众看完都给燕京电视台打电话,留言的热情一时间让电视台的值班人员都懵了。
燕京电视台趁热打铁,第二天的早间新闻结束以后,再次重播了采访!
与此同时,张潮的采访内容经过翻译以后,登上《人民日报》国际版的文化版块——《青年作家张潮回应诺奖得主帕慕克批评》。
【张潮的“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