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31章 圣旨到!

第331章 圣旨到!(6 / 7)

过程中不断重生的寓言。”

“中韦小亮对流星雨的执念,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青年们叩问时代在当代的回声。张潮以‘流星—生命’的隐喻演绎着百年未竟的中国年轻人的青春启蒙。这种将《草房子》式的乡土叙事与当代文学先锋叙事相嫁接的尝试,在儿童文学领域开辟出了独特的路径。”

……

张潮一开始的时候,还能勉强听进去,但不到30分钟,耳朵里就尽是“阿巴阿巴”的声响了。

为了避免自己当场昏睡过去,他不得不在一位评论家发完言的空隙,举手开始发言——

“首先,各位老师,我的作品并没有大家说的这么玄……优秀。我坐在这儿听了一下午,像在听大家解剖一只鸟——你们把羽毛、骨骼、肌肉分得清清楚楚,可我最开始,只是听见它在林子里叫得好听。

创作这部作品,完全是一个偶然。其实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像山里的老农种红薯——把发了芽的块茎往土里一埋,春雨下了几场,藤蔓就自己爬得到处都是。

你们说的「分线叙事」「元叙事」,这些技巧我当然都懂,也都用过。但在这部作品里,它们就是韦小亮翻山时走过的岔道口,哪个孩子不会在野地里迷几次路呢?”

现场的众人发出了一阵轻笑。相比于大家的解读,张潮的自我解说显得十分轻巧。

“那时候在什雷村,我蹲在火塘边给他们讲故事,十几个孩子围着我七嘴八舌:‘梁小阳被萤火虫带进山洞吧!’‘变婆的指甲该是红色的,像血!’在火光下,他们的眼睛比冬天的星星还亮。我突然明白,这个故事不能刻在石碑上,是村口那棵老树——风往哪吹,枝叶就往哪摆。”

这是大家第一次听张潮亲身讲述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因此都听得十分认真。虽然开场的时候,张潮就做过一番介绍了,但那一听就是客套话,远不如现在有价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