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31章 圣旨到!

第331章 圣旨到!(5 / 7)

但是这种书写作品的方式也构筑了极高的阅读门槛,只有像作者一样通晓多种语言,还要有通晓古今的渊博知识,才有可能从阅读中得到这种构建的快乐。

以至于《芬尼根的守灵夜》中译本的注释部分成为了某种奇观——它比原文占据了更大篇幅,简直像是某篇引用过甚的学术论文。

……

“所以你是采用的「分线叙事」的方法,通过韦小亮寻找张老师的主线,然后不断衍生出巫傩文化、乡村医疗困境、自然哲学思辨等等支线。

然后让这些支线不断交错、穿插,甚至颠覆、重构,从而形成一种不断循环往复、又不断往前推进的结构。”

燕京,鲁院二楼的大会议室里,「青年作家张潮创作成果暨创作心得研讨会」的横幅下,一位年过五旬的文学批评家说道。

会议室里坐着50多位与会人员,主持研讨会的是鲁院的副院长,同时也是作协秘书处秘书长的邹光明。

张潮作为焦点人物,就在邹光明旁边,听着众人的讨论,虽然表面上没有表情,但内心可谓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这部神奇的地方在于,每个支线都包含完整的主线要素,却在细节层面呈现差异化演进。而且参与构建这部意义的不仅有读者,还有出版社的编辑。

当编辑们通过一夜的努力拆解出三个独立版本时,实则是又构建了一重‘元叙事’,一重不由作者、也不由读者参与的‘元叙事’。这个文本的开放性,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又一个批评家说道。这个批评家年纪不大,大概30多岁,一脸的书卷气,儒雅随和的很。

“这部作品的价值不在于解决了儿童文学的某个具体问题,而在于它通过制造文本的不确定性,迫使读者直面文学本体的随机流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乡村少年的奇幻之旅,更是文学在解构自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