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的故事背景被北川秀放置在了美国西部,但的总体行文风格却和粗犷的美国西部完全不搭。
亨·亨伯特与洛丽塔的禁忌故事就像是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花,让人更容易联想到以浪漫为主基调的法国。
北川秀之前写《追忆似水年华》,虽说背景国家在法国,但那是兵荒马乱的一二战时期,距离现在的法国民众无比遥远,代入感一般。
而《追忆似水年华》之后,他就再也没写过一部和法国相关的——
虽说北川秀已经靠原创作品拿了两次龚古尔文学奖.
现在看到《洛丽塔》,稿子又是奥利维亚那小丫头翻译好递来的,结合内容,奥德梅松几乎可以确定,它原来的剧情背景就是在法国。
“是因为在法国禁忌之恋比较常见,没有放置在与之调性相反的美国西部更有冲击力吗?”
奥德梅松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把《洛丽塔》的背景设置理解为这个用意。
但这样也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
大概率会被对这一块十分敏感的美国拒之门外。
如果背景在法国,他们的出版界和文学界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少不会阻止它面世和出版。
奥德梅松实在难以理解北川秀的用意,不过这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他看完《洛丽塔》后,第一反应是先否决掉奥利维亚的翻译稿。
因为那份稿件实在太粗糙,太没有文学性了。
如此优秀的一部文学作品,奥德梅松可见不得因为翻译问题而沧海遗珠。
说做就做!
奥德梅松思考完毕,立即让巴黎出版社的编辑拿来电话,随后打了一个给远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奥利维亚。
劈头盖脸先对小丫头一阵怒批后,奥德梅松表示他会从文学界找一个能承担得起《洛丽塔》翻译工作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