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觉得这谚语也适合莫斯科。
不禁枪的国家都给人一种淡淡的危险感。
“哈哈,闲话就不多说了,让我先看看你的新作品。”
阿列克谢打住话头,下意识瞥了眼书名和简介,
“听海格(来找北川秀谈判的老板儿子)说你愿意投稿给我们,我当时就激动坏了!
你写的《百年孤独》和《追忆似水年华》,现在还放在我家里书房的书架上呢。
说实话,我从未见过任何文学家能像你这样轻松写出具有其他国家风味的本土。”
一通彩虹屁后,阿列克谢仔细阅读了北川秀写的简介。
“《童年》是北川秀根据贫民窟男孩阿廖沙的亲身经历所写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内容包括了阿廖沙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
阿寥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
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已濒临破产。
他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小民,甚至他们的第三代也有着类似的性格倾向。
外祖父家里总是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
所有大人都像是中了仇恨的毒,甚至小孩也热烈地参与其中.”
提及“童年”,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美好、留恋和唏嘘,是青春生活中不可抹去的一个断面。
隔壁的知名歌手罗大佑就有一首同名歌曲,歌词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而北川秀就沙俄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背景所写的“童年”,只看简介,都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窒息感和绝望感。
“有意思的切入点,有意思的创意,以及有意思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