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事的底线疯狂做借口,将责任归咎到外部因素上。
于是你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原则性很坚定的人,但其实你已经不是了……
毕竟,明明在你跟前女友刚同居的时候,你一开始将洗碗的工作写进了约法三章中,明确规定了这不是自己的家务范围,自己十分抵触这项工作。
而且,一开始其实如果没有那笔金钱的奖励,也许你人生中就不会踏进厨房进行第一次的洗碗工作。
这就是万恶之源。
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不知觉的植入了脑海。
当有一件事出现,跟你的原则以及底线相悖的时候,一旦有其他刺激机制。
你就会自动开启找补模式,什么是找补模式?
给自己这次违背原则寻找借口。
并且将这次违背原则的原因,归咎到外部因素中。
“一群连反抗一个外地不良人,无理取闹的行为都不能坚持拒绝到底的人,我真不敢想象这群人的原则和底线该有多低……”
大概曾经这个治安署内也不乏心怀正义的治安官,但是在一次次底线的碰撞中,例如某次侦办某个案件的时候,调查对象刚巧是自己家属的上司,对方用你亲人的工作稳定或者亲属安危作为刺激机制。
于是你不得不选择臣服,并且将自己这次违背身为治安官却徇私枉法的行为,归咎到我是迫不得已的,我为了家人。
如果这时候威胁你的人,选择用一个大棒加一个甜枣的策略。
顺便帮你的小孩解决了上学,又给你的仕途进行了一定程度上铺路,这时候你更加无奈,最后沉默接受。
别看是沉默接受,似乎并非感激涕零,这种被动接受和主动似乎还有些区别。
但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把……这次自己违背责任的行为归咎到了强权头上。
你会有无数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