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了,结果这次给你二十为什么就拒绝了自己而大发雷霆,于是在你思索犹豫之际,她再度抛出了一个橄榄枝。
那这样吧,这次给你一百块钱,但是你不仅要洗碗,并且还要负责把厨房的卫生搞干净。
你在权衡之后无奈选择了同意……
你在内心中,将这次自己承担了这部分家务的行为,归咎到看在一百块钱,以及为了避免跟女朋友吵架的份上,然后原则进一步的降低了。
并且你心底并不认为自己是降低了原则,而是将这次的行为也归咎到为了家庭稳定和看在钱的份上。
当一件事明明没有侵犯到你的利益,但是其实触犯到了你的原则时,人如果不能坚定的保持原则,就会在日复一日的机械性指令下,开始习惯于去责任化和去原则化,然后,随之渐渐失去原则。
上面那个例子中,当你有一天跟现女友分手,之后又谈了一个新对象,当她对你发出请求洗碗的指令时,很可能即便是没有金钱的驱使,你也会下意识的保持着上一个女朋友留下的习惯。
例如,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亦的心态,选择接受洗碗这项家务的分配。
因为,你从始至终,并不认为自己出卖劳动力去洗碗和女朋友奖励机制里的金钱,是直接挂钩的……
因为你并不缺这笔钱。
你一开始第一次违背原则去洗碗的时候,也许只是用这笔奖励的钱当做自己的补偿。
可是时间久了,你开始萌生出其他的借口,比如女朋友今天身体累,算了,体谅一下吧,再或者说,明天女朋友还要早起,看在她早起的份上,今晚就洗一次碗吧……
等等等等理由!
你开始把违背底线的举动,去责任化。
我并不是在违背我的底线,我只是因为担心她身体累,担心她还要早起,在帮她分担而已,你把自己和内心中抗拒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