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急忙俯下身,仔细端详着画卷的内容。卷首处,一只似龙非龙的苍麟怪兽,躬身作揖,仿佛在聆听着佛法的教诲。它鳞片闪耀,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在怪兽的后面,一位长眉罗汉盘膝坐在石穴之中,面容安详,仿佛已经超脱了尘世的喧嚣。另一位托钵罗汉则端坐在树荫之下,一群喜鹊环绕着他,争抢着香积饭,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画卷继续展开,各种形态各异的罗汉一一呈现在眼前。有的罗汉乘着仙鹤,翩然而至,仿佛来自天外仙境;有的手持念珠,默默祈祷,沉浸在禅定的世界;有的栖息在岩石之上,与同伴谈论着佛法,智慧的光芒在他们的眼中闪烁;还有的驾驭着奇珍异兽,穿梭于山林之间,展现着超凡脱俗的风范。
其中,布袋罗汉的形象尤为生动传神。他袒胸露脐,笑容可掬,双臂自然下垂,衣衫随风飘动,仿佛随时会跳起欢快的舞蹈。在他身旁,一位小沙弥肩挑着禅杖和布袋,紧紧跟随,忠诚而虔诚。
陈阳的目光在画卷上流连忘返,他发现,整幅画线条运用独具匠心,与其他人物画的线条截然不同。除了流畅连绵之外,对衣褶的处理更像是借鉴了石刻造像的线条表现手法,多有转折,有些地方甚至显得繁琐,但却使画面在视觉上呈现出疏密有致的艺术效果。
整幅画卷的景物布置也充满了奇幻色彩。罗汉们有的坐在石床上,有的立于水面之上,有的骑乘着怪兽,有的相互交谈,每一位罗汉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将人物巧妙地融入到特定的环境之中,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山石的皴法古拙,树木盘根错节,点线交错,加以晕染,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意境。
卷中题跋赫然显现,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其字迹苍劲有力,透着帝王的威严与博学。题跋的内容,是对吴彬《十八应真图》的赞赏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