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我在大夏窃神权 > 第574章 致良知

第574章 致良知(4 / 7)

“我读农书,结合竹子,也得到了诸般道理,这本是好事,但也是我困惑的一点,我们格物致知,仅仅只是一个格竹,里面就有这么多道理,是要读懂儒家的道理,还是要读懂农家的道理,若用墨家,公输家的方法格竹,又有其他的道理,这么多道理,一个人穷其一生能够读完多少,会不会陷入道家先贤庄子口中的‘以有涯而随无涯’的错误之境?”

“还是说这些道理有先后之分,轻重之分?我们可以从小至大,积少成多,有序地研究?”

听到王明义这番言论,周铁衣都忍不住轻叹一声。

这就是上一世那位圣人没有做到的,那位圣人为什么将自身的学说最终局限在个人道德修养,无法指导社会变革。

因为那位圣人没有真正经历过一场跨时代的社会变革,他所处的时代虽然有动乱,有太平,但整体的社会结构依旧是固化的。

但王明义不同,他是深入到了火车商会中学习,亲眼见证过技术革命如何让普通人的生活更好。

所以他面对的问题比当初的圣人多一层。

那就是道德修养可以让普通人生活更好,技术革命也可以让普通人生活更好,孰轻孰重?

虽然他无法鲜明的提出这一点,但他以儒家的道理和农家,墨家,公输家的道理作对比。

如果能够说清楚这个关系,那么王明义不仅开了儒家如何融会贯通百家之学的开端,也讲清楚了儒家一直以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难题。

那就是道德为什么高于现实利益!

为什么人们要舍生取义!

王明义这个问题提出来,儒家官员们从刚刚被圣上打断的愤怒之中重新陷入思考,他们当然知道道理有先后。

比如儒家最核心的一个道理,舍生取义。

既然‘义’在‘生’之前,那就说明儒家的道义在生存权之上,既然都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