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临夏 > 第180章,红薯

第180章,红薯(6 / 7)

为随插随种的作物,不是什么珍贵东西,泰西人为何要禁止出境?第二,红薯在吕宋很多,如果要将红薯带回大夏,并非难事,如果连红薯都要禁止买卖,在吕宋还能做什么生意?第三,曾有一位福州吕姓官员,在顺成十二年,就有过红薯的记载。

‘且不谈红薯来历,如何传入大夏,只说在红薯在大夏推广流传一事上,的确是一个奇葩。’

‘根据记载,大夏顺成年间,红薯就传到了福州,但直到三十年后,弘德年间,红薯才传到淞沪,后来渐渐传至淮安……如今已然是洪泰十四年,江淮之地还有大片地方没有,北方更是一片空白。’

这简直不可思议!如此高产作物,利国利民,大夏国内又不是没有,要去澳洲寻找,完全是有,却唯独没有流传开来。

方临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渐渐想明白了:‘这个时代,许多东西的推广,都太过依赖朝廷和地方官员,八股取士的诸多官员空谈孔孟,不识五谷,口中说着民以食为天,但却从没将半点心思放在研究农业技术上。’

这封手稿,介绍了红薯的高产,纵使限于当今种子,种植条件,保守估计,也是小麦、水稻亩产数倍,至于怕湿怕冻,按照前世记忆,提出窖藏法保存。

‘我这份手稿,若是一同寄出,大概率会引起洪泰帝的重视,然后,就是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如那些没有上报红薯、渎职的官员,如北方那些趁着天灾,摩拳擦掌打算侵吞田地的大族,届时红薯推广,那些苦哈哈的百姓坚持住了,他们怎么会高兴?’方临暗暗想着。

这时,田萱过来,看到方临蹙着眉头站在窗前,轻轻拉过他的手:“临弟,可是有什么烦心事么?”

“是。”方临犹豫了下,说道:“有一件好事,做了利国利民,但可能带来些麻烦,我在迟疑,是否要去做。”

“我私心来讲,咱家如今极为不易,利国利民关咱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