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张纯和林粟有些诧异,他们可是参与过吉林城开荒工作的,自然知道如今的吉林城开荒有多么困难。
对于他们的吃惊和诧异,亦失哈也解释道:
“去年我们开荒,基本是往西边的山林开荒,因此越往里开就越容易遇到难以开垦的石头地、树根地。”
“之所以选择往里开垦,是因为靠近松花江的两河河湾虽然土地肥沃,却很容易在雨季遭遇江水倒灌的灾害。”
“可是后来殿下您弄出了水泥,那水泥干得快,还能透水,并且也容易修建事物,因此后来我们将开荒调转方向往河湾开垦而去,效果显著,没有遭遇到江水倒灌的情况。”
“正因如此,奴婢准备明年将开荒方向主要放在吉林湾的几块河湾地上。”
“这些河湾地起码能开垦出三四十万亩耕地,而且没有山地那样多的石头和树根,只要解决排水的问题,三年左右就能全部开垦出来。”
“现在比较为难的,还是开垦所用的粮食……”
开荒开久了,亦失哈也有了心得,不过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吉林城有了粮食,能养的人多了,干活的人也就多了。
这些原因,加上水泥的出现,这才让吉林城有了能在短时间构筑泄洪、防洪的手段。
如果没有这些手段,那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开垦河湾的肥田,而这些手段中,粮食最为重要。
“粮食的事情不用你们操心,杨彬和辽东都司与我的岁俸全部加一起,明年起码能有三十万石粮食。”
朱高煦给亦失哈定了定心:“虽说眼下城中近两万人,但供给这点人并不困难。”
“何况我也向朝廷手书,明年起运的粮食应该能多些。”
尽管这么说,但朱高煦心底也没有底气,毕竟他很清楚老朱一直在控制他。
接收到手书后,老朱能不能多给他批些粮食,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