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几万石的投入,起码要这三万亩耕地十年的产出才能回本。
要是计算得更精细些,三万亩耕地只收取田赋的话,哪怕十赋二也需要五六十年的时间才能回本。
一个王朝的寿命,短则十几年,长也不过三百年不到。
用五十年时间来回本,对于许多没有强大自信的王朝来说,这样的投入完全就是在豪赌。
不过对于老朱来说,他既然选择将朱高煦放在吉林城,那怎么折腾就是朱高煦自己的事情了。
藩王嘛,放在哪里不是养着,放吉林城也一样。
老朱的自信让他给朱高煦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而朱高煦对历史的自信则是让他不断的对吉林进行投入。
以大明当下面对的世界气候和局势,哪怕是朱高煦也不敢保证他能在西北能有所建树,因此对东北、西南和南洋的开拓和巩固就是他在当下能做到,且有把握做到的事情。
他不仅要依靠吉林起家,还要利用吉林串联起松花江流域。
他不会像自己那个还不存在的大侄子一样,大手一挥就撤回关外所有卫所。
他要做的,是将东北大地郡县化,他不怕投入,因为他有自信能搞好。
甚至于怎么开发东北的人口,他都已经提前想好了,只等靖难之役爆发,吉林城就会迎来一波移民潮。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积极开发东北,因为这些机会只要他抓住,那他就能巩固住东北。
让吉林城自给自足只是开始,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抢在洪武三十一年腊月前,让吉林城拥有足够多的耕地。
“以我们当下的畜力,若是明年没有战事,能开垦多少亩耕地?”
朱高煦目光看向了亦失哈,对此亦失哈也没有着急回答,而是盘算过后才解答道:“就当下的畜力和人力来说,明年起码能开垦出十万亩耕地。”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