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纪弘打断了他:“你怎么知道ai是这么判断的?”
“计算出来的啊!”孙博理所当然的说道:“截取这些结果片段,通过模型与函数分析,后续的这些改进都是围绕控温进行的。”
孙博说着,还展示了他的数学运算成果,一个一个函数、模型、方法那是演化缭乱,纪弘也是直接摆了摆手让他收起来。
既然是通过定点采样然后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他就不看了。孙博在数学方面的造诣实在是太高,看也看不懂,但是结果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控温没有解决问题。”孙博接着说道:“预计ai推演了得有十几万次,然后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方案。”
纪弘点了点头,他刚刚在整理数据的时候也发现这里的这个ai模型具有的一种独特的性质——会放弃。
“但是你知道吗,我后来问了我光电所的一个同事,他们的思路也是控温,而且直到现在还在不断的尝试。”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是常态,什么时候能够成功,那不仅要靠实力,有时候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
哪怕是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时候,也尝试了上千种的材料进行上千次的尝试才成功的。
人尚且如此,ai就更不用说了,尝试几万十几万次失败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是,ai尝试是几万次的耗时,一天半!
孙博惊为天人也是因为此——一天半,这个时间,科学院的那些人写一次方案的时间都不够!
你这边一次都没搞完,ai模拟,十几万次都过去了!
这样的差距,怎么能不令人绝望?
“绝望什么?”纪弘笑道:“ai的存在就是为人类提供效率支撑的啊!而且,ai的模拟推演,不一定百分百精准,他只是把可能性最大的方法给实验人员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