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低、周期短、精度高……
“或者直写无掩膜光刻技术!”
无巧不成书——数字信号到微纳米加工设备是正对上王华新的研究领域了!
而且,数字化的东西与ai结合是不是又能来一波能量大爆发?
所以,王华新一边说一边直勾勾的看着纪弘。
“王老师,您继续说。”纪弘看王华新说着说着停下了,也是有些疑惑。他现在正处在一个求知如渴的阶段。
这半个月,他一直在跟着两位院士和鼎佳微电子进行产线改造的工作,对光刻机和芯片制造这个领域也是有了全新的了解。
跟先前获得的灵感一结合,成长的速度那可不是一般的快。
而此刻,又听到王华新说数字掩膜版技术,这个他之前不太了解,甚至都没听过的名词,也是十分有兴趣。
而且,成本低、周期短、精度高……
这优点就完全是为了他的设想而量身定制的啊!更何况,数字的东西往往能和ai结合的更紧密,这技术经过类思维ai的加持,能够迸发出多大的能量那还真的不好预料。
就这样,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迅速的敲定了后续“数字掩膜版制作技术”的研究。
这个过程,刘向东甚至都插不上话——每次他正要张嘴出声呢,王华新总是先他一步。
“其实,哪怕不去改进生产过程,只是智能化智慧化的设计软件,就已经足够影响整个行业了。”
刘向东教授终于逮着机会,迅速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仿真只要精确,尤其是科研领域和本科生教育的这个阶段,其实没有必要走到最后一步,非要生产出实物来。
“就拿河州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这次毕业考察来说,将仿真的结果直接作为芯片设计性能,那就完全没有问题的。
“不管是从对学生实力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