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人通过你的文字,了解到有周一代,边军将士的风采。”
苏轼坚定地点头道:“下官,明白了。”
这一刻,他眼前的道路,似乎变得平坦了起来。
他似乎知道,自己该要什么了。
此前,他成为进士时,一心只想着做官,要一展生平所学,都是后来才慢慢发现,他根本就不是做官的料。
自从被贬到陕西路之后,苏轼就常扪心自问,将来的路,该怎么走?
继续当官?
可以自己的性格,去了京城,迟早也会被贬到外地。
至于写什么诗词歌赋,不过是闲暇时刻的无聊之作罢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读书人要该追求的东西。
但如今,听到卫渊的长篇大论后,苏轼突然豁然开朗了。
与其执着于做官,倒不如随遇而安,用自己的文采,记录下当世这个非同一般的盛世。
旁人记载盛世,是说商贸之繁荣,百姓之富庶,歌姬之艳丽。
此前的自己,也是如此。
但从今日起,写一些不一样的诗词文章,写一些旁人没有写到的,盛世之下的边塞。
写一写,那些为了稳固盛世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国之英雄。
想到这里,苏轼忽然感觉,胸中血液都沸腾了起来,他现在恨不得就跑去贺兰山,去雁门关。
“苏先生,请记住,这个世上,没有个人英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这个道理。”
“真正的英雄,是天下人,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卫渊也只是将自己的一些见解说出。
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番话,对苏轼究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苏轼是豪放派词人,那么自今日过后,他就是‘奔放派’了。
前世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