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一枚竹简,沿你们的书案右绕一圈,回到原来的站位后再继续写。”随薛夫子讲述,尉道子三位师兄各寻最近处的书案做示范。
他们先面朝东,然后以前行方向绕书案行走,走回原处,竖起简策,做书写姿态。
薛匿瑕生怕个别小师弟不懂,解释:“这就叫右绕。”尉道子补充:“不要绕反了。”薛夫子:“握简、执笔、目视、思考间歇、交题后的纪律等要求,全与第一轮的小试一样。答题时限是半个时辰,规则完毕,此轮听磬音提醒后开始答题。是谁在出声?这次不点名了,下不为例!”没法点名,周围都
“嗡嗡”成蝇群了。学童们被迫闭嘴,愤然加倍!就不能先讲规则最后讲题目吗?
害他们想记住题目顾不上听规则,想听明白规则就忘了题目!还有,站着写字就够损了,还得绕案行走,还只能右绕,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
!!磬响。这卷简策是由三根绳编连起来的,将写字范围分为上、中、下三区域。
尉窈先解开绳扣,展简策,让第二根竹简正面齐平视线,她只在这根竹简上写诗名:绿衣。
右绕书案,回到原处。全场学子都未动,只有她动,立即引起所有监考夫子、最前方的大监考注意。
是一舍的尉窈啊,是她就对了。曲融有点沉不住气,他才刚把第二根竹简正对自己,怎么尉窈都开始绕圈了?
第三根竹简,尉窈由上至下写道: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写完她绕第二次书案。
这时绕第一圈的学童已有不少。尉窈转回原位,在第四根竹简上只写注解里的前两个字:兴也。
这二字是指此诗的写作手法。尉窈绕第三圈。尉茂、步延桢、陈瑜绕第二圈。
曲融绕第一圈。尉窈从第六根竹简开始密集书写,这时候她已给周围造成难以舒缓的紧迫感。
这,是她前世经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