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多少,婆婆都没瞒着,她们都知道。
心里想着,小姑子刚嫁过去三年,以后会好的。
因此就没闹。
现在阿瑶日子红火,带着阿翔出海发财。
两个嫂子只觉得压在肩膀上的大石,忽然移开了,浑身轻松。
公婆要跟着出海,两位嫂子也不会说什么,在旁边嗑瓜子听着。
做儿媳妇难能决定公婆的决定,爱折腾就折腾吧,管不了。
爹娘迟来的叛逆,就是那么不讲道理。
童瑶看向跃跃欲试、愤愤不平地二哥。
还有不停嗑瓜子的大哥,偶尔期期艾艾地看自己。
童瑶合理怀疑,等过两年她的大船回来,娘家人不会都转行做渔民了吧。
这也不怪他们,实在是这年头农民难发财。
种果吧,施肥养大果苗,果子成熟了,要请人去摘。
拿到外面卖,没有专门的摊位,得挑扁担,走街串巷售卖。
而且童父种的也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几分钱一斤的芭蕉、柚子、橘子、葡萄、枇杷。
还得除去烂掉、压坏的果子。
除去这些陈本,一年到头真挣不了几个钱。
种稻谷多,也没啥用,得交粮。
交完粮,自家留着吃。
勉强下少量大米,才能拿去卖。
米价就这个价,贵不到天上去。
家里田地多,就意味着要请人过来帮割稻谷,要本钱的。
哪怕亲戚不要工钱,你得包人家三餐吧,还要给一袋大米给亲戚。
童瑶想到小说里的什么灵泉。
要是自己也有一个,瓜果蔬菜、大米黄豆好吃得飞起。
根本不愁卖。
事实就是,她没有哇。
童瑶将不切实际的想法抛之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