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办呢?”
汪道昆沉默了。
汪道昆家中是徽州府大族,家中有不少人出仕做官,他自己也是官场众人,自然明白苏泽的意思,这世上很多坏人,并不会和中那样,得到因果报应的惩罚。
如西门庆这样的人,往往纵情享乐甚至要比普通老实读书人爬的更高。
而书中很多人物原型都是汪道昆见过的,听过的,有家道中落的,也有家产兴旺的,这些都让汪道昆十分的迷茫,世间也许没有因果报应,积德行善不一定有好报,作恶多端也不一定会被惩罚。
大明朝就像是书中那烈火烹油的丰亨豫大,汪道昆也感觉到了世风日下的道德困境,可是却无力改变这一切,他甚至不知道当今堕落的原因。
在他的家乡徽州府,如同西门庆这样的人物不知凡几,他们有的是考了功名的读书人,有的是游手好闲的“帮闲”,他们不是传统士大夫那样置办产业经营土地,而是从事商贸赚钱,又或者和西门庆一样干脆连商人都不是,而是专心的做掮客投机发浮财。
可是这些人往往赚到的钱,比那些经营土地的读书人还要多,这都让饱读诗书的汪道昆深深的自我怀疑,怀疑那些四书五经上的道理。
汪道昆想了想说道:“先圣说人性本善,这本书也是想要唤起仁善的本心,明白天道报应的道理,切莫继续为恶下去了。”
果然如此,后代对于《金瓶梅》的评价就是如此,这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浮华堕落,可是作者并没有找到风气堕落的原因,只能用天道轮回、因果报应来惩罚书中的“坏”人。
苏泽说道:“老师,学生以为,性善性恶,辨析这种人性没有意义。”
“没有意义?!”汪道昆惊讶于苏泽离经叛道的言论,要知道“人性论”可是儒家理论根基之一,苏泽竟然觉得讨论这个没意义?
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