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少师宣国公李善长,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封韩国公,参军国事,食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
如此大的封赏,可以看出在洪武一朝,李善长是位极人臣,这样的荣耀,的确没有谋反的理由。
年至古稀,77岁高龄的李善长真的会造反吗?这个疑团没等到今人来破解。就在李善长被处死的第二年,御史解缙代虞部郎中王国用写了一份《论韩国公冤事状》,为李善长鸣冤。上书开门见山地写道:“善长和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藉令欲自图谋不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爱自己的儿子必然超过兄弟的儿子,这是人之常情。安定地享受着万全富贵的人,必不会怀侥幸之心去追求那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的富贵。李善长与胡惟庸是子侄辈之间的亲戚,而他与皇上却是亲子女之间的亲戚。假如他辅助胡惟庸谋反成功,也不过是功臣第一人,难道还会比今天更加富贵吗?况且李善长难道不知道天下不可以侥幸取得吗?元未想取得天下的人不知有多少,结果没有不粉身碎骨的。李善长为什么在年轻时亲身经历亲眼见到的这种情况,却又在衰老的年纪去重蹈杀身之祸呢?……上书的最后写道:“今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嗜杀的朱元璋看后,竟没有加罪王国用。可见,朱元璋心里是很清楚的,李善长没有造反。
既然朱元璋知道李善长不会造反也没有造反,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死李善长呢?“
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也是诸位书友们纠结的所在,到底李善长算不算造反呢?
对于这一点,小景多方查阅资料,最终认为,他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理由。这纯粹是朱元璋要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