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只不过心态更为平和而已。
凤翔的武将实力远比文系人才强大,偌大的天下第一城,只有两名谋士和一名官吏拿得出手,随着领地规模越来越大以及多线发展,单靠庞统、陈宫和陈铄三杆枪打天下似乎太过勉强,这不利于凤翔的后续发展。阿牛已经意识到。文系人才的缺失。已经是凤翔不能回避地问题。只凭这一点,某城主便不敢忽视碑林的作用。碑林对文系人才的吸引力,或许有助于解决凤翔的人才危机!
碑林的作用,取决于收藏品的数量和质量,阿牛自然不会天真地以为,找数百个秀才日以继夜地挥豪泼墨就能解决问题,正所谓“宁啃好梨一个,不要烂杏一筐”,凤翔城完全有能力为碑林弄到一批高质量的收藏品。
阿牛已经想好从哪里搞来收藏品,对副城主孙良道:“派人去栖凤谷问一下,看郑玄先生那里是否需要人帮忙清理或抄写书稿,经学的研究过程可不能马虎。那位老先生和一群弟子钻研经学已相当辛苦,为了以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经学的重视,凤翔城愿意为他们提供免费上门服务,抄抄写写地琐事就交给我们地秀才好了。
唔,所有整理出来的经学注解,都要至少抄写两份,一份随手稿一起交还给郑玄先生,另一份嘛。。。当然是带回凤翔放在碑林里。如果他们有意见,就告诉他们天下第一城绝对尊重他人地劳动成果,知识产权是必须要保护的,凤翔只是帮他们保管而已。难道他们不担心栖凤谷遭受火灾之类的事故,毁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凤翔城保存一份抄本,即使出了状况也能补救的。”
尽管有凤翔武师地保护和照顾,住在栖凤谷的郑玄等人的生活实际上还是比较清苦的,导致郑玄身边人手有限,每过一段时间就需停下钻研解读。放下一切对前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作整理校对,经学的研习进度自然会受到影响。
郑玄只是想尽可能地将经学发扬光大,这位名儒压根就没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