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都能看完,一方面供她在宫中消磨时光,一方面也更能了解民情,不至于固守自封。
因着祈雨一事,周旖锦今日心情格外凝重,也无心思看那些才子佳人的话本,目光在群书中扫了一番,缓缓落在一本崭新的书上。
这书是最新发行的一批,讲述的是乡野秀才寒窗苦读、进京赶考的事。
搬箱子的小太监见了,故意讨宠说道:“娘娘好眼光,那书院店主说了,这本是当下京城里最时兴、卖的最好的一本。”
周旖锦的身子往背后太师椅上一倒,捧起书散漫地扫了几眼,“退下吧。”
此书似乎是出自大家之手,才翻了数十页,那白纸黑字间却宛如有中魔力,令周旖锦不由得惊叹于它遣词造句间气势的磅礴和愁思的婉转,引着她读下去。
然而愈往下看,她心中却忽然盘旋起一种浓烈的警惕的情绪,那字里行间埋藏的线索仿佛细小的引线,一路顺着读下去,才发现底下蠢蠢欲动蛰伏的猛兽。
周旖锦皱着眉,一目十行地往下看,眼神骤然停在一页,脸色凝重地坐直了身子。
那书中写到秀才科举失利,却用一大段文字慷慨激昂地批判了科举舞弊、买/官进爵大行其道的黑暗时局,气氛烘托间,其文笔老练几乎催人泪下。
“啪”的一声,周旖锦重重将书合上,摔在桌面。
虽说皇权在上,但齐国素来是敬重文人的,批驳朝政也并非完全禁止,只是这本书中提到的科举舞弊一案,与年初发生的事如出一辙,写得是淋漓尽致,仿佛了解一切内情,甚至故意夸大其辞。
科举自乡县到京城,层层之间涉及人员众多,舞弊几乎难以根除,年初时魏景曾派人严格查办,抓出了五六个包庇行贿的小官员,当街处斩,大快人心。
但可怕的是,周家百年底蕴,朝中无数官员都是周家门生——而这书中所重点写的贪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