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其实是前太子之女,皇子之中还有一位是朝中重臣家的嫡子顶替的,而这些是已经知道的,不知道的还不知凡几,而皇族根基不稳,大周的气运能好吗?
本来平静的京城响起了各种声音,原本不信传言的百姓们也有些疑神疑鬼,有的甚至开始编起了故事,就差说皇上的几位皇子都是捡回来的了,而渐渐的又有声音传出,矛头直指左相,而佐证的事情经过及细节都相对真实得多。
比如锦元王是怎么把孩子带进宫的,是用两层食盒装着的,第一层让御林军检查了,第二层说怕跑了汤的鲜味而躲过了检查。而为什么说最有可能做这事的是左相呢,别忘了,左相当时可是前太子的岳父,与胡家走得近不说,他还把前太子遗腹子送给了锦元王呢,做这些除了交情深外,还要有共同的利益,刘尚书与锦元王的关系再亲近也不到拿性命冒险的地步。
左相却是沉得住气,下令府中之人谨言慎行,也不去辩驳,似是毫不放在心上。但温婉儿却知道,他放在心上了,且立马做出了应对,因为当天晚上就有一只信鸽众于府上空飞出。
一个月后,燕国三十大军在边关再次集结,闻人天宇再次挂帅,言说大周奸诈,明明从海水中晒出的盐买给他们比黄金还贵,明明只是泥土烧出的玻璃也是价比天高,这简直是在坑他们,所以他们必须要讨个公道。
温婉儿听着这好笑的开战理由也是感叹闻人天宇的不走心,当然,既然调动了大批军队,那就至会有战事发生,理由什么的不重要,谁能打赢谁怎么说都行,历史向来是胜利者书写的。
温亦辉已是带着小儿儿及大先生等部分人手连夜赶去了边关,温婉儿则被留下护卫皇上,温亦辉还特意禀明了皇上把御林军的调用之权也给了温婉儿,这样,京城里外共有五万兵马可供温婉儿调派,应是能保京城皇宫安然无样了。
只是温婉儿却不这样看,左相不可能那么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