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陈年旧事,或许也能从中窥见些许吏治得失的端倪......”
他这话说得云山雾罩,既点了“陈年旧事”,又泛泛而谈“水面之下”,让人抓不住重点,却又忍不住对号入座。
果然,孔鹤臣和丁士桢的眼皮都微不可察地跳了一下。
刑部尚书黄炳琨冷哼一声,声如洪钟地插话道:“苏大人!既是要察查吏治,自然当从刑狱、治安入手!我刑部掌天下刑名,案牍如山,其中不乏积年旧案,或有冤屈,或有疏漏!”说着玩,他一副大公无私的模样,朝苏凌一拱手道:“苏大人若有意,黄某明日便可调集卷宗,供大人查阅!也好让某些蠹虫无所遁形!”
他这话看似主动配合,实则带着一股刻意表现的火爆脾气的莽撞,更像是在将苏凌的军,或者试图将调查方向引向可控的、或许早已处理干净的“积年旧案”,从而避开真正的要害。
苏凌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脸上却露出欣喜和敬佩之色。“黄尚书雷厉风行,一心为公,晚辈佩服!刑狱治安,关乎百姓安危,自然是重中之重!晚辈记下了,定然会择日前往刑部叨扰,届时还望黄尚书不吝赐教!”
他痛快答应,却不说具体时间,也不承诺重点查什么,只是“记下了”、“择日叨扰”,依旧是虚晃一枪。
吏部尚书赵胥礼此时缓缓开口,声音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苏大人......察查吏治,核心在于‘吏’。官员是否称职,是否廉洁,乃是一切之根本。我吏部存有天下官员之考功评绩、升迁调任之记录。大人若欲知官员贤愚,吏部卷宗最为翔实。若发现有不法之辈,无论涉及何人,吏部定当依据律法,严肃处置,绝不姑息!”
他这话说得义正辞严,仿佛自己就是公正的化身。、
实则他是在强调吏部的权威和程序正确,暗示苏凌要查可以,但必须按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