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相似”,朱慈燃说是寝食难安也不为过。
因此,即便堵胤锡解释过了,但他依旧没有舒展眉头……
“唏律律……”
在朱慈燃皱眉的时候,朱和垠已经让人去传洪承畴等人,并自己坐上了一辆出宫的马车。
听着耳边传来的车轱辘和马匹唏律声,朱和垠抬手将窗帘收起,静静望着窗外的景象发呆。
相比十几年前,天启四十一年的北京内城显得更为繁华。
这样的繁华不仅仅局限在四周的建筑上,也体现在了百姓的身上。
曾经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在身上的丝绸,现在却穿在每一个行走于内城中的百姓身上。
街道上有负责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他们年纪大多四十朝上。
相比较二十几年前他们可以在打扫卫生同时坐下休息,天启四十一年的他们只能拿着扫把和簸箕四处走动。
伴随着环卫局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在的北京内城地上甚至不允许一块果皮、一张纸屑的存在。
这样严苛的要求,让许多环卫工疲于奔命,毕竟随手丢垃圾的人随处可见。
尽管监国朱慈燃下令旨,让衙役对乱丢垃圾的百姓罚款,但此时的衙役们早就不似当年了。
坐在马车上,朱和垠可以看到一些押运坐在巡逻的马车上说说笑笑,根本不关心四周的事情。
环卫工都是较为弱势的百姓来就职的,他们自然不敢和衙役叫板,因此只能低着头来回打扫垃圾。
在衙役们的笑声中,来往行人随意的将一些垃圾丢在地上,身后人行道上矗立的“不得随意丢垃圾”的牌子显得格外刺眼。
“唉……”
朱和垠一口气还没有叹完,马车就驶出了内城。
它的目标是东城,因此在驶出长长的甬道后,出现在朱和垠眼前的便是干净整洁的东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