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开口,显然他知道朱慈燃已经心动了。
其实不仅仅是朱慈燃,便是孙传庭都是心动的。
说来说去,如果钱粮充足,那在天启十四年的时候,把北方一半百姓迁移关外,那现在北方的旱情根本就不是问题。
现在过去那么多年,北方除山陕、山河、北直隶外,其它北方八省人口不过九百余万。
算下来,从天启七年开始迁移到现在,十二年时间才迁移九百万,说到底还是因为一开始的朱由检太爱民。
后来他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下了一把“狠心”,但比起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那点改变,根本称不上狠心。
最少他还要保证百姓不会饿死,关键时刻还是会平抑粮价。
但到了孙可望、朱慈燃这里,他们就是要用饥饿把人赶去西域和关外。
孙传庭的年纪放在这里,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完全理想的人了。
在乌斯藏的那么多年,他早就反思过为什么大旱一来就拖垮大明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齐王心太善。
换做太祖高皇帝,早就把人绑着,强行迁移去当地了。
哪怕有逃跑的,哪怕十个人跑了三个人,但只要迁移的人数够多,留下来的人也能巩固大明在当地的统治。
朱慈燃、孙可望还算是学了朱由检讲究的“自愿”现象,想用饥饿先把百姓“自愿”逼过去。
用这种办法,即便百姓还是会迁移回原籍,但不至于像洪武年间的逃亡率33%那么夸张。
因此,朱慈燃很快拟定好了大体的方向,随后将奏疏发往了齐王府。
等奏疏送到齐王府,朱由检打开看过之后,他第一时间便沉默了。
朱慈燃准备取消平抑粮价和粥场的政策,将粥场设置在迁移西域和单于、东海、漠东三省的火车上,专门用一节火车来作为厨房熬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