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牛棚和柴房,茅房。
牛棚砌了两面墙,连着院墙一起挡住了三面,顶部是便宜的灰瓦,棚里有一头水牛和一头骡子,牛棚旁边的柴房里有数百个蜂窝煤,还有一大缸麸糠粉和一桶几十斤的豆料。
这一幕让两人诧异的对视了一眼,似乎感叹着老人家的财力。
不提院子和官府发放的耕牛、骡子,单单着柴房里的蜂窝煤和麸糠、豆料就价值近一两银子。
二人接着向茅房看去,茅房是农村正常的旱厕,但旱厕后面连接着猪圈,猪圈用石板铺设,留有缝隙,方便清理粪便。
在猪圈里面,老汉养着两头母猪和六七头小猪,而走出茅房后,拐角木头敲打的一排鸡舍里关着十几只鸡,叽叽喳喳的鸣叫着。
来到前院厨房,厨房里也十分整洁,角落的水缸添满了水,可以容纳数百斤米的米缸盛满。
除了厨房,前院还有一间主屋,主屋正厅左右两侧的偏房,除了这两件偏房,还有厨房对面的耳房可以供人休息。
“先坐先坐,家里没什么好招呼人的,让二位见笑了。”
忙完了一切的老汉招呼着两人坐下,并在两人坐下后,抬来一张小茶几。
当着二人的面,他烧水泡了一壶粗茶,端来了一盘花生,然后才抱着自己三四岁的孙子等待两人问话。
这一幕幕看得两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以为自己来到的是江南。
“张老伯,你们这里的人都是这样的布置和生活吗?家家都养这么多猪和家禽?”
朱慈燃带着几分诧异询问,张老汉则是点了点头:“这几年基本都这样。”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有多少耕地?”刘顺好奇询问,张老汉则是不假思索回答道:“看人,陕西迁移来的移民,每个人是十亩。”
“我家这边迁移来的时候,我老伴和我儿子、儿媳都在,发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