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我的大学 > 第三章

第三章(11 / 14)

地说:“阿拉写不来嘛!”若是别的同学,起码属于路线斗争的立场问题。对她,没人敢这么上纲上线。谁也奈何不得她。

她确是“写不来”。

老师将我和她编在一组,交给我帮助她提高“写作水平”的任务。

我第一次看她写的东西,是学期个人总结。连标点符号也不会用,一“逗”到底,最后一个实心大句号。而那字,像稻田里插的秧苗,一律倾斜地“长”在格子里,仿佛字字是从下往上挑着写的。通篇有四分之一的字似是而非,缺胳膊短腿。语法就更谈不到了。我想替她重标一下标点,力不从心。一“逗”到底,还看得明白。若重新断句,则没有一句话意思是完整的。

我十分惊诧,问:“你上过几年学呀?”

答曰:“初一。”

又问:“为什么初中都没念完?”

答曰:“母亲死了,家中缺劳力,帮父亲挣工分。”

再问:“教你的语文老师没给你讲过如何运用标点符号吗?”

答曰:“谁有耐心认真学那些?”

“为什么?”

“不学那些就嫁不了人啦?”

我怔怔地瞧着她,许久不知说什么。

她说崇明对面是台湾。我告诉她不是。她就跟我争执不休。争得我只好说是是是。

后来我才知道,张春桥对复旦中文系有过什么“指示”,要招收一个文化很低的,根本不知“文学”为何物的学生,将其培养造就成为作家。以打破“文学神秘论”、“作家天才论”。她就是按照这样的指示,招入复旦的“试验品”。

知道了这个底细后,我常常替她感到悲哀。后来同学们差不多都知道了,却没有一个人告诉过她。她自己不知,也就从不悲哀。每月十七元伍角的助学金,吃饭很节省,竟能省下近半数的钱。不买书。买衣服。对我说:“两个月添一件衣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