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三十一章 历史:飞啊飞啊飞(下)(九千字章節!)

第六百三十一章 历史:飞啊飞啊飞(下)(九千字章節!)(13 / 15)

脑子,直接解释它的物理意义吧:

在标准模型中。

除了弱相互作用的三种规范玻色子、以及除了中微子以外的其他基本费米子,全都是通过希格斯机制被直接赋予的质量。

同时w,z规范波色子如果直接写出质量项,会违反规范对称,所以它们也需要希格斯机制才能成立。

如果说基本粒子是人类,那么希格斯机制就是衣物。

诚然。

对于原始社会来说穿不穿衣服无所谓,但在现代社会层面所有人不穿衣服会是啥样?

刺激是刺激了,但社会秩序和正常生产生活肯定是别想了。

希格斯机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只是在原本历史中,希格斯机制的发展过程非常复杂,甚至可以说有些磕磕绊绊。

当时戈德斯通定理在62年被提出后遭到了很大的争议,甚至还遭遇过死亡威胁。

因为理论上来说零质量粒子案例跟重质量粒子案例不同,零质量粒子很容易制成,或者可从缺失能量或动量推测其存在。

但当时的物理学界找不到任何零质量粒子案例,所以这个理论还遭到了后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沃特·吉尔伯特的反对。

接着在五年之后。

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模型。

他表示将局部规范不变性理论与自发对称性破缺的概念以某种特别方式连结在一起,则规范玻色子必然会获得质量。

再过一年。

温伯格与阿卜杜勒·萨拉姆各自独立地应用希格斯机制来打破电弱对称性,并且认为希格斯机制可以并入格拉肖的电弱理论。

奈何关于规范对称性的自发性破缺的这些划时代论文,最初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因为大多数物理学者都认为非阿贝尔规范理论是个死胡同,无法被重整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