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却还未有。
“陛下,那该由谁来审校评判?”
李斯这时开口问道。
“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廷尉、宗正五人共同给出建议,后报于朕,由朕决断,未避免昔日赵国废立之乱,一旦立为太子,无十恶之罪,不可轻换。”
嬴政早有腹稿,直接说道。
丞相是百官之首,掌全国政务,位高权重,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则是掌全国军事,廷尉则是掌全过刑法,宗正则是皇族宗亲。
因此五权分立,形成平衡,不容易让某一方权利过大而影响公正。
说到这里,嬴政又补充一句,“再未立太子之前,三公九卿及朝中其他朝臣,不得与诸皇子建立私交,若是参与其中,影响考察,皆从重处置!”
“详细完善规制,由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三人共同草拟,交由朕审核!从此以后,成为我秦国万世不移之法!”
“吾皇圣明!”
话自此处,百官皆起身跪拜。
嬴政其实也是有考量的,任何法度都由人掌握,最后就会擅权,但是他还是准备如此做,因为嫡长子虽然容易不出错乱,却也容易出废物,太早立太子也会被百官忽悠,因此倒不如让其从底层历练而起,这样的人再差也会有自己的一定考量,不至于沦为傀儡。
想当年惠文王还是太子时,触犯国法其实也是被甘龙、公孙贾等老世族挑拨,这才有了后来的被放逐四年,融入底层,学会了自己思考,有了后来的惠文王。
秦武王则是一直喜好勇力,好勇斗狠,受将官影响校多,因此一继位便驱逐张仪等人,不够平衡。
一个国家必须文武达成平衡才能持久。
而一个国君更是不能喜欢文厌烦武,也不能只喜欢武而厌文,只有文武并济方能稳固江山社稷。
之后昭襄王继位自不必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