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一下,有人找。”
很快的,从营房里出来三个人,号衣都脱了,可是李诗一眼就认出来了,正是那三个人。三个乍从里头出来,一下子还看不清楚人,走在前头的一个还问:“谁呀?”
李诗道:“我。”
那三个看清楚了,脸色一变,前头一个向小武官:“管带,这个人你认识?”
小武官忙摇头:“我不认识!”
“那三个里前头一个道:“我们也不认识……”
李诗知道不对了,跨步上前,另一双手一把抓住了那头一个:“你怎么说?”
另两个叫了起来:“来人哪,来人哪,有人闯营闹事,有人闯营闹事……”
这一嚷,这个营房里的都出来了,附近营房的也出来了,刹时,黑压压的一片人,围成了一圈圈。
有人叫:“这是干什么,这还得了,抓起来!”
一片呼喝,周围的人要动,李诗两手同时用力:“谁敢动,不要他们俩了?”
那两个,杀猪似的大叫,这一叫,还真怕人,没人敢动了。
随听有人沉喝:“什么事,让开、让开!”
一个穿着整齐的中年壮汉,排开众人到了前头,众人纷纷后退,还都叫:
“哨官、哨官!”
原来是“哨官”来了。
(清初兵制,十人为一棚,设管带一人,百人为一哨,设哨官一人,五百人为一营,设营官一人。)
小武官立即苦着脸叫:“哨官……”
哨官自有哨官的威严,那哨官大马金刀的一站,沉着脸向李诗:
“你是什么人,这么大胆……”
李诗道:“你是这一哨的哨官?”
“你跟谁你呀我的?”
“我来自京里的内务府。”
哨官一怔,不发官威了:“内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