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臣们信奉立长立嫡,又倾佩朱高炽的仁厚,大部分都是太子党。
朱高煦当时以为有战友武将们的支持,就能稳占上风。却没想到永乐帝下马治国,开始倚重文臣,几个内阁学士又日日在耳边念叨,居然最后文臣们赢了!解缙这种书生,和靖难之功一钱关系也没有的,居然说话比拼死打下江山的武将,比如兵部尚书邱福,都管用!朱高煦实在是没有料到。
所以要翻盘,首先要拉倒一批太子党文臣。这个不难,皇帝多疑,连第一红臣解缙都轻松找到茬子贬黜成功。其次要拉拢一批文臣,这个却不容易。下了几年功夫,也没有拿下什么重量级的。好在还有时间,那就自基层开始!
大家都知道,太祖朱元彰废除了丞相制度,本准备自己做劳模,一身承担皇帝兼丞相的活儿。可是实在政务太多,加班加点也做不出,就设立了春夏秋冬四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日常公文。
永乐皇帝登基后,面对浩瀚的奏章政务,索性设“备顾问”,后来改称内阁大学士,用于批答奏章,当然是按照皇帝的意志。内阁没有僚属,没有衙门,却渐渐成为大明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这一文官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了之后明清两代的政治格局。
内阁大学士哪儿来的呢?按汉王朱高煦的理解,都是翰林院出来的才子。今科的状元榜眼身在翰林院,都是明日之星啊!所以才有了画舫上的笼络。
瑈璇自知是个小小翰林院编修,汉王太子的夺嫡之争轮不到自己站位,然而意外见汉王世子拉拢,却不想淌这浑水,忙推却道:“小王爷厚爱,微臣不敢。”
朱瞻壑却不管,笑道:“瑈璇!别这么拘泥,你我年岁相仿,做好朋友不是好?我向你请教文章诗赋,你可以和我一起习练骑射,岂非相互裨益?”
话说得异常亲热,目光灼灼凝固在瑈璇脸上。瑈璇也不知怎么额头冒汗,红了脸,只会小声连连道:“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