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告辞。弘远欲留朱允炆内殿奉茶,朱允炆执意不肯,带着侍从下山回了东宫。
朱允炆一进门,太孙妃马淑仪便迎了上来,笑道:“殿下今儿个回来的早,备了点心,殿下先用些。一会儿就开晚饭了。” 朱允炆点点头,更了家常衣服。
马淑仪笑着问道:“后日就是中秋了,圣上那里备什么礼好?臣妾绣了一幅百福被,让文奎呈给圣上,成不成?”
朱允炆不由笑:“文奎还不到两岁,会做这些吗?”
马淑仪道:“臣妾仔细教教好,会的。”
朱允炆笑道:“你可教教好。”
马淑仪笑道:“臣妾醒得,不敢妄为。”
这时张元亨上前禀告:“黄大人来了,候在书房。”
朱允炆颔首,含笑看向马淑仪,马妃知他挂念公事,笑着施礼先退下了。
黄大人即太常寺卿黄湜黄子澄,今年四十八岁,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伴读东宫,乃饱学大儒济世之才。个子不高,瘦瘦小小,满脸刚直,一捧短须略有花白,官服不起眼的地方补有一个小小的补丁。朱允炆一直奉为良师益友,尊为“黄先生”,几乎每日必见。
书房的案上堆着高高的两摞公文。皇帝朱元璋为了锻炼皇太孙,这几年来一直带着朱允炆处理国事,今年以来更有全部交给他的意思。故各部奏折都是先由朱允炆拟了意见,再上呈皇帝朱批。朱元璋年事已高,几年教导监督下来对这个皇太孙甚是放心,重大的事情才批复下旨,一般的都不大管了。
朱允炆进了书房,和黄子澄寒暄已毕,坐下来开始审阅奏折。黄子澄侧坐着半个身子,把奏折先分类,重要的单独列出来,与朱允炆甚有默契。二人边看边谈,欣喜时击节赞叹,疑难处凝神思索,一个时辰已经处理过半。
朱允炆端起茶碗喝了口茶,吃了一块桂花糕。走了半天山路,还是有些饿了。